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對水資源和水環境的需求和保護也日益增強。然而,我國水資源總量不足、人均占有量低、分布不均、利用效率低等問題仍然突出,加之工業廢水、農業面源污染等因素的影響,導致部分地區和流域的水環境質量不達標,甚至出現惡化趨勢。為此,我國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等戰略目標,要求各級各類水企(包括市政供排水企業和工業用水排水企業)加強對水資源和水環境的保護和治理,實現節約用水、減少污染、提高效益的目的。

要做到這一點,水企必須進行更精細化的管控,即通過管理規則的系統化和細化,使組織管理各單元精確、協同和高效運行,從而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水環境質量。具體來說,水企更精細化管控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明確水資源和水環境的目標和責任。水企應根據國家和地方的相關法律法規、規劃、標準等,制定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水資源和水環境的目標和責任,明確各部門、各崗位、各人員的職責分工和考核指標,建立健全目標管理、責任追究、獎懲激勵等機制,確保目標的落實和責任的履行。
加強水資源和水環境的監測和分析。水企應建立完善的水資源和水環境的監測網絡和數據平臺,定期或實時監測、收集、匯總、分析各類水量、水質、水壓、水位等數據,及時發現并解決存在的問題和隱患,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同時,水企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提高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實時性和可視化程度,實現數據共享和信息互通。
優化水資源和水環境的管理措施。水企應根據監測數據和分析結果,制定并執行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如調整供排水運行模式、優化用水結構、提高回用率、減少漏損率、控制污染物排放量等,以達到節約用水、保障供水、改善排水、保護環境等目的。同時,水企應不斷創新管理方法,如引入市場機制、推廣智能化技術、開展節能減排活動等,以提升管理效果。
加強水資源和水環境的評價和反饋。水企應定期或不定期對自身的水資源和水環境管理情況進行評價和反饋,檢查目標完成情況,評估管理措施效果,總結經驗教訓,發現不足改進,持續提升管理能力。同時,水企應積極參與或接受上級部門或第三方機構的評價和反饋,聽取意見建議,及時整改落實,不斷完善管理體系。
通過以上四個方面的更精細化管控,水企可以實現對水資源和水環境的全面掌握、科學調度、合理利用、有效保護,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力量。